在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决定了一台车的好坏,消费者可以轻松做出判断。
然而有意思的是,来到了电车世界,低至2万-高至50万的车子,虽说价格差异显著,却总给人一种没啥区别的感觉。
这种感觉当然不靠谱,不然价格差异不会这么大。但问题是,评判这些价格高低不齐的电车的好不好,究竟要以什么为依据呢?
为此,询问了一些汽车研发人员,他们出其不意的观点,总算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到底怎么说呢?
首先就是,要看它的能耗管理的水平如何
虽说在此之前,只要肯堆一点电池,续航都不会难看,糟糕的电耗表现还能兜底。然而在2024年,电耗再差,真就兜不住了。
比如,有一款豪车,标称续航638公里,电池是90度,看似平常。然而对比之下,极氪 007续航688公里,电池只需要75 度——差距瞬间拉开了。
如果只是续航差异也就罢了,关键是,那些能耗低的车辆,整体素质也好了一大截。
比如,极氪 007是使用全域 800V降低能耗,但这项技术协同了三电、电器零部件的电压,还使得热失控的风险更低、充电的效率更高。
再比如,问界新M7是使用降低风阻来优化能耗,所以电池不变,就将综合续航从1100公里,提升至1300公里。
这也不是全部好处,因为风阻降低了,该车的设计水平、制造工艺以及性能指标都不会差。
所以说,看续航/电池真的没用,还是要看能耗管理如何。
但是,能耗具体要达到多少才算不错呢?
不妨参考行业标杆,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是12.5 kWh/100km,大一点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是17.4 kWh/100km。
既然都要对标特斯拉,若是能耗比这更差,说不过去吧?
如果整体功耗很平庸,全域800V、低风阻一样也不占,这能好到哪里去?
其次就是,看它的性能配置如何
首先,电机素质很关键,充沛的功率与充足的扭矩,是一切驾驶乐趣的前提。
由于电车具备响应灵敏的特点,这块的要求也不高,有个180kW,体验就是钢棍戳了小青蛙——顶呱呱了!
如果比这低,当然也不是不能用,但想要什么体验,真的是别做什么指望了。
再者,扭转刚度也很重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扭转刚度只能可以消除车辆的横摆与侧倾。
简单来说也就是,即便电机很牛逼,也要有很高的扭转刚度,才能彻底发挥出来。
但扭转刚度的重要性不止于此,因为电车还有电池这个大爷需要保护。
譬如把车停在马路牙子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就必须有足够的扭转刚度来确保底盘不变形,不然电池的风险指定咔咔增长。
因此,别以为扭转刚度比大多数油车高,就够了,对于电车而言,远远不够,没个36000N·m/deg,就别出来糊弄人了。
最后,底盘素质也很关键,但从实际来看,这个问题不像电机与扭转刚度那么大。
毕竟,像空悬与CDC等豪华配置几乎已经烂大街。再不济,也有个前双叉臂后五连杆。
但连这个都没有,真的是说不过去了。体验不可能会好到哪里去。
最后就是,要看智能化的表现如何
毕竟,新能源的下半场是智能化,一台车的好坏,不看这个,看啥?
那么,智能化的表现如何,就看两个方面。
第一是智能座舱,硬件是基础,从现状来看,起码要有个8295或8155芯片,以确保长期使用不卡顿,毕竟一台车可能要开10年。
同时,软件更为关键,要看功能够不够完备,交互够不够便捷,但是随着数码厂商的入局,系统的隐私性如何、语音助手如何以及跨端互联如何,也成为关键。
还有就是后续的系统维护,有些车子发布半年都没OTA,这种千万别碰。
此外,车机与手机的跨端互联也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有这个需求,也要掂量一下。
第二就是智驾,而且必须是高阶智驾。
别看目前高阶智驾还只是豪华车的专属,就以为这个要求很离谱。
说白了,就是高阶智驾,实际体验也就那么回事,跟以后的完全自动驾驶没法比。
关键还不是体验的问题,主要是,宝骏悦也这样10万级的车型,早就有高阶智驾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
并且,也不要低估高阶智驾下放的速度。很快特斯拉FSD都要出来,现在的L2高阶智驾,马上就不值钱了——结果只能就只能下放了。
毕竟,新势力造车就主打一个快,最近就有车主就表示刚提车仨月,就变牛夫人了。
就这个速度,如果说没有高阶智驾,今年还能接受,但想想明年的感受,真的有些捉急。
总的来讲,相比油车彰明较著的“三大件”,电车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关键性的指标也不少,而且藏得很深。
譬如能耗、扭转刚度,就很少有人在意,一定要擦亮眼睛,不然一个不留神,可能就掉进沟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