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曾毓群称电动车安全性比燃油车好一千倍 标准界定实际仍存争议

本报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

3月25日,据《财新》方面报道,宁德时代(300750.SZ)创始人、董事长及总经理曾毓群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合一论坛上谈道:“我们可以让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的概率降到千万分之一,而燃油车起火的比例大约在万分之一,所以电动汽车不仅在废气排放方面表现更好,在安全性能方面也会表现更佳,比燃油车好一千倍。”

但实际上,《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对于动力电池的质量安全标准至今仍有争议,权威专家产生的结论亦截然相反。

原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稽查司司长严冯敏此前提到,新能源汽车自燃率为万分之0.72,而燃油车自燃率为万分之0.46,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是燃油车的1.54倍,且呈上升趋势。

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却给出了“新能源汽车其实比燃油汽车起火率更低”的观点。根据其演讲稿中的数据计算,燃油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58,新能源汽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44。

到底是燃油车安全性高,还是电动车更胜一筹,至今,标准界定仍存争议。

电车与油车安全性比较仍存争议

25日,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合一论坛上,曾毓群强调电池技术的重要性,电池质量和性能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公司致力于降低不良率,并确保电池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能量存储也是关键问题,需要技术支持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如果电池不够好,就有可能导致火灾,如果电池储能水平不够,其续航性能就会受影响。”曾毓群表示。因此,宁德时代正在努力改善电芯单体的安全失效率,不良率从原本的PPM级即百万分之一的不良率控制到PPB级即十亿分之一级别,相当于每1000万辆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电动车,只有不到1辆存在电池缺陷。

尽管曾毓群在世界合一论坛中称要确保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但实际上记者了解到,如今对于电动车与燃油车在安全性以及自燃率的比较下所产生的结论仍有争议,甚至权威专家之间,亦观点不一。

2023年9月在湖北十堰举办的首届全球汽车新生态发展大会上,严冯敏就曾表示,行车安全主要痛点就是动力电池的质量安全。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自燃上涨32%,平均每天就有8辆新能源车发生自燃。

据应急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了640起,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是891.5万辆,换算下来,新能源汽车自燃率为万分之0.72。而燃油车保有量是3.95亿辆,发生火灾的有18360辆,换算下来自燃率为万分之0.46。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是燃油车的1.54倍,且呈上升趋势。

宁德时代曾毓群称电动车安全性比燃油车好一千倍 标准界定实际仍存争议

2024年3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对于电动汽车自燃的问题,欧阳明高亦给出了同样的数据,却得出了“新能源汽车其实比燃油汽车起火率更低”的观点。

根据欧阳明高提供的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自燃的车辆,燃油车18360辆,新能源车640辆。燃油车的起火率为万分之0.58,新能源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44。

提出“以开放式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曾毓群除了提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外,还提出“以开放式创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当前,全球气候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挑战,技术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能源转型步伐放缓等问题日益突出。

“人类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需要达成全球共识。”曾毓群表示,“我们必须‘真正’达成共识,以开放式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宁德时代自成立以来,聚焦三大战略发展方向,构建了四大创新体系。开放式创新,即是四大创新体系的实践路径。

宁德时代积极开展内向型和外向型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一方面,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探索前沿的技术和先进的解决方案。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84亿元,远超同行业水平。

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合作形式,对外分享技术成果,推动全球科技普惠。如,宁德时代跟美国客户采用LRS模式,即许可、授权和服务模式,帮助主机厂乃至电池厂商快速建成电池工厂。通过技术开放,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步伐。

此外,宁德时代还积极探索“零碳”“循环经济”等成功实践。

2023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了零碳战略,即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如今,宁德时代,已经有4家工厂实现了碳中和。未来,也会将创新的零碳解决方案向零碳社区、零碳岛屿、零碳城市拓展,最终实现零碳世界。

在循环经济方面,宁德时代与客户携手打造“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持续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电池价值链。迄今为止,锂电回收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铁锂电池回收也做到了全球首个大规模产业化。2023年,宁德时代回收电池废料达10万吨,并用其制造出1.3万吨碳酸锂。

“开放式创新的前提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不同机构的资源与能力的互补。背后的意义则是基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创新能力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全社会创新资源高效的配置,全面提升创新效率。最终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不同机构的共享与共赢。”曾毓群表示。

(编辑:赵毅 校对:张国刚)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