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10年百亿美元的造车投入,在一场仅12分钟的会议后被正式放弃。有趣的是,苹果汽车研发人员对关闭该项目表示赞许,苹果股价也应声上浮0.8%,涨了约两个蔚来。
乔布斯门徒雷军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的震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愿意成为苹果“接盘侠”,做果粉心中最好的iCAR。数码圈给小米封的“苹果最佳配件厂”果然实至名归。
苹果放弃造车固然令人震惊与惋惜,但不会让人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苹果造车一直以来负面消息就没有断过。它在放弃造车前最后一次传出的消息,就是在1月28日宣布将发布延期到2028年,而最早这个时间节点被设定在2019年。
甚至苹果把整个部门都给扬了。苹果COO Jeff Williams和副总裁Kevin Lynch已经确认,造车项目超2000人的研发团队,部分员工将调岗至 AI 部门,汽车硬件的员工将面临裁员。
手握如此规模资金,拥有全球最顶级的工业设计团队和供应链体系的苹果尚且如此决然放弃造车,太平洋对岸拥有“雷布斯”之称的雷军是否能让小米的造车项目平稳落地呢?
苹果不造车损失最大的是行业
我不是果粉,用过的苹果产品只有iPod和iPad,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苹果是这个星球上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公司之一。
大家对苹果汽车如此期待,是因为苹果的全新产品往往不仅是一个摆在货架上的消费品,更是行业的一个范例、一个标杆,是新标准和新商业时代的开始。从iMac、iPod、iPhone到Vision Pro,每一个产品都具有颠覆性,为后来者指明方向。
所以,苹果放弃造车最惋惜的不是消费者,毕竟售价可能超10万美元的车和大部分人没啥关系,而是如今陷入了同质化、亟待突破的造车行业,他们需要苹果的想象力。
但最纠结的点就在这里,造车太难,苹果没办法打造他们想要的车。
苹果的造车项目叫泰坦。这名字可能八字太硬,从那艘号称永远不沉的船到让暴雪从神坛跌落的游戏,就罕有能成的。泰坦项目要打造的iCar不是挂着苹果标的保时捷,而是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车辆,它拥有一整面的AR风挡玻璃,用语音或手势控制,你就能指哪去哪。
然而造车路线频繁变动、项目管理混乱、频繁换帅、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最后叠加上无人驾驶永远只差两年的技术困难,让iCar最终“胎死腹中”。
不过,及时止损显然是好事,从造车项目抽身后,苹果能专注生成式AI的研发。这方面,苹果已经事实上落后于对手微软。曾惊艳世界的Siri如今甚至不及用上生成式AI的千元机。而生成式AI很可能决定着未来所有智能终端的竞争力,如果失去了这一技术至高地,苹果就不可能维持现在的超然地位,这将是比iCar更能决定公司未来的项目。
车圈价格战正酣,小米躺枪?
苹果有底气抽身,但赌上了雷军几年时间和上百亿资金的小米呢?
最近社交平台上无论汽车博主还是数码博主,对于小米汽车一开口就是:“收手吧,外面全是比亚迪(或吉利、领克、长安)!”
龙年春节刚过,比亚迪开启的新一轮价格战“卷”起了整个汽车行业,降价风潮从入门级开始迅速向上传递。在同行们纷纷打出高性价比牌的时候,小米SU7却被雷军定下了“不可能19.99万”、“有点小贵”的高姿态。结果现在无论什么车上市或调价,作为对比对象的小米SU7都能登上热搜。
小米用定价引发讨论浪潮的营销给所有车企上了一课,但车企卷价格能力相信也给小米上了一课。
小米SU7在亮相并公布部分配置的情况下,双电机、激光雷达、空气悬挂等卖点被改款的极氪001精准狙击,配置升级的同时下压价格到26.9万元起。甚至还布局了银河E8与极氪007的立体防御阵型,防止小米SU7青春版、红米SU7的存在。
不过,价格战对于雷军来说并不算压力。靠1999元起家的小米本身就是此道高手,小米汽车更已做好亏5年的准备。
不要忘记一点,小米的自带流量和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让它不像新势力那样需要大规模前期投入,广泛的产品线更让小米汽车与其他业务协同,单车营销和渠道成本比传统车企成本低得多,带来更多价格空间。
那小米SU7会19.99万起吗?我认为不会。
甚至雷军可能根本没想过让小米SU7低价走量,更何况要去打价格战。因为对不缺钱的小米汽车来说,现阶段打出品牌比走量更重要。汽车品牌的首款车型决定其定位,如果开始就选择性价比就会被焊死在这个定位上。小米自己手机的高端化,就在这上面吃了足够的亏。
所以,小米SU7可能会以偏高的定价入场,让整车科技尽可能拉满,充分展现技术实力,到第二款车再用性价比去走量。无论理想还是蔚来,都是这样的成功案例。
当然,如果雷军能不忘初心,继续当行业价格屠夫,那我更是举双手欢迎。
写在最后
对于小米这个相当具有号召力的品牌,短期内我们很难看出他的成败,在新车上市的短时间内必然会收获不错的订单数量,更大的问题是能否在长期经营中保持吸引力。
小米的短期内更可能遇到的困难是难住了特斯拉等一众新势力的产能爬坡、品控等生产问题。而中长期来看,就是在国内汽车品牌过饱的情况下,小米汽车如何构建自己的品牌认知。小米答案是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也就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构成的智能生态。
这固然比当年贾老板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生态化反容易理解,但占中高端汽车消费主体的30岁以上人群对这些需求较低,所以这个标签不像理想的大彩电或者比亚迪的电驱强等具有决定性的吸引力,那小米汽车似乎又回到性价比了路子上。
如果是这样,小米汽车整体的盈利率能否满足小米找到第二增长点的需求呢?